广州淘宝详情页设计

产品建模 历史性一刻!中国版“星链”首批卫星成功上天

网络科技

你的位置:广州淘宝详情页设计 > 网络科技 > 产品建模 历史性一刻!中国版“星链”首批卫星成功上天


产品建模 历史性一刻!中国版“星链”首批卫星成功上天
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09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24

产品建模 历史性一刻!中国版“星链”首批卫星成功上天

界面新闻记者|马悦然产品建模

  中国版“星链”首批卫星发射成功。

  界面新闻自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垣信卫星)获悉,8月6日14时42分,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,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星座首批18颗商业组网卫星发射升空,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。

  本次发射是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的第7次发射,是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第214次飞行试验,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30次发射。

图片来源:上海航天公众号

  千帆星座首批18颗商业组网卫星,是垣信卫星帆星座第一代卫星(GEN1卫星)中的第一批次。千帆星座将为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、高速率及高可靠性的卫星(宽带)互联网服务。

  卫星互联网指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,形成规模组网,辐射全球,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,是国际化信息传输通道的承载体。

  不同高度轨道卫星性能有所差异,低轨卫星是指在距离地球表面约160-2000公里之间轨道上运行的卫星。凭借低延迟、高带宽、低成本等优势,近年来低轨卫星成为卫星互联网的最优选,同时也是6G NTN ((Non-Terrestrial Networks,即非地面网络通信)空天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图片来源:中信建投

  受垣信卫星千帆星座发射消息影响,Wind显示,7月下旬以来,商业航天指数持续走强,半个多月的时间内累计涨幅超过15%。

  截至8月6日收盘产品建模,Wind商业航天指数上涨2.2%。

  相关概念股中,亚光科技(300123.SZ)上涨11.3%,收于5.32元/股,航天彩虹(002389.SZ)上涨10.01%,收于15.06元/股,航天动力(维权)(600343.SH)上涨9.99%,收于9.25元/股,芯动联科(688582.SH)上涨9.37%,蓝盾光电(300862.SZ)上涨8.13%等。

 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,建议关注产业链上游企业包括中国卫星(600118.SH)、上海瀚讯(300762.SZ)、佳缘科技(301117.SZ)、国光电气(688776.SH)、航天环宇(688523.SH)、臻镭科技(68827.SH)、铖昌科技(001270.SZ)、航宇微(300053.SZ)等。中游企业包括中国卫通(601698.SH)、海格通信(002465.SZ)、振芯科技(300101.SZ)等;下游企业包括中科星图(688568.SH)、天奥电子(002935.SZ)等。

  目前全球具有最强竞争力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是美国SpaceX的StarLink,这是目前在轨卫星数量最多、发射速度最快、技术变革最大的低轨星座系统。

  自2019年迄今,StarLink发射数量已经超过6000颗,服务了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。今年5月,马斯克发文称星链全球用户已经突破了300万。

  千帆星座计划由上海市松江区牵头,在2021年正式发布,垣信卫星负责建设运营。该星座规划将超1.5万颗卫星送入轨道,最终覆盖全球的宽带网络需求。

  千帆星座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,计划今年完成至少108颗卫星发射并组网运营。

  据央视新闻报道,规划至2030年底,广州淘宝详情页设计“千帆星座”最终将打造超过1万颗的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组网。

  垣信卫星高级副总裁陆犇称,千帆星座第一个阶段是1296颗星,可以具备全球互联的能力,完成全球的完整覆盖,提供全方位、多样化的商业服务。再往后会把卫星建设的高度从现在第一阶段的1000多公里降到300-500公里,离地球表面更近,具备了提供手机直连、宽窄带物联网更高级的应用,在不同的轨道高度会发展更丰富的一些低轨卫星互联网的业务。

兼职美工网站

  成立于2018年的垣信卫星,主攻商业低轨卫星互联网。今年2月,垣信卫星完成67亿元A轮融资,刷新商业航天历史上单轮融资纪录。

  今年,垣信卫星组网也将进入正式示范商用的元年。此前,垣信卫星副总裁庄晓奇对界面新闻表示,希望通过大规模星座建设,为中国打造市场化的全新航天产业链体系,引领中国航天产业进入规模化、民用化、放量化、大众化的发展阶段。

  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建设。2016年,上海松江市政府就提出“G60”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构想,卫星互联网产业是其中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工程之一,并由此孵化了千帆星座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。

  上海市明确,将加快形成从火箭、卫星、地面站到终端的产业链,到2025年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2000亿元,实现年产50发商业火箭、600颗商业卫星,着力打造“上海星”“上海箭”的发展。

  2021年11月,“G60星链”产业基地在松江启航,该产业基地由松江区、联和投资、临港集团三方共同打造,将建设长三角首个卫星制造的“灯塔工厂”。

  “G60星链”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20亩,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,将建设数字化卫星制造工厂、卫星在轨测运控中心、卫星互联网运营中心。其中,卫星工厂的设计产能将达到300颗/年,单星成本将下降35%。

  去年12月27日,由格思航天运营的卫星数字工厂正式投产并下线了首颗商业卫星。今年4月,格思航天总经理曹金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,按照计划,该工厂未来将年产出上百颗商业卫星,这些卫星都将用于垣信卫星规划的千帆星座计划。

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具体涵盖卫星制造、卫星发射(火箭制造)、地面设备、卫星运营服务等领域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刘万里 SF014产品建模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